美线货量会涨吗?旺季运价还跌吗?
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,2024年美线出货量比往年提前,目前还处于旺季,并没有出现之前担心的旺季提前结束、货量断崖式下跌的情况。
文/罗杰美线航运市场专家
近几年,美线航运市场的一个突出特点,就是每年都不按照常理出牌。
2024年也不例外。从5月初淡季运价逆势上涨,到7月份旺季运价快速回落,市场走势飘忽不定,一再突破常态,怎一个乱字了得。其中一个争议焦点是,2024年究竟有没有旺季?旺季什么时候结束?
温和的旺季
根据此前公布的7月份(到港日)统计数据,美国从亚洲海运进口货量同比增长23%,是2024年月度最大涨幅,比2019年同期也上涨了23%。
在货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,美国主要港口的际遇却不太相同。
美西地区港口货量同比增长迅猛,美西南地区港口货量增长44%,美西北地区港口增长36%。相比之下,美东地区港口货量仅增长8%,但比2019年同期还是高出了26%。墨湾地区港口有些特别,7月份货量同比下跌了11%,但比2019年同期大涨57%。
对于美西地区港口货量增速远高于美东地区,一个合理的解释是:货主担心美东码头工人罢工,使得部分货量临时转移到美西地区。
单看7月份的数据,美国航线绝对可以算得上温和的旺季。如果进一步把视角放大,从正常年份各月货量环比变化趋势来看,每年的2、3月货量环比下跌,主要原因是刚过完春节,货量还没有恢复。从4月份开始,货量开始回暖,环比出现正增长。
2024年也不例外,5月份的出货量还高于4月。到目前为止,2024年与2019年的出货节奏最不同的是6月,2024年6月货量环比微增0.8%,至少维持了5月份的货量,但2019年6月却环比下降了6%,说明2024年美线从4月开始货量逐月上升,7月货量创下高点。那么,8月的货量是否会延续呢?
根据刚刚出炉的8月份(到港日)数据,美国从亚洲海运进口货量同比增长14%,比2019年同期上涨17%,继续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。但环比7月份,8月货量下降了5%。
此外,8月的数据延续了货量自东向西转移的势头。美西南地区港口货量同比增长20%,美西北更是大幅上涨30%,这与近期加拿大铁路工人罢工危机,以及美东码头潜在的罢工风险,有着直接关系。
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美东地区港口货量增长乏力,同比仅增长9%。墨湾地区港口则继续下跌,但跌幅收窄至6%,而与2019年同期相比,墨湾地区港口货量大增了54%,是美国所有港区中增幅最大的。
由此可以判断,美国货量自西向东转移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,近期美东港口货量下跌主要由潜在的美东码头罢工担忧引发,预计这一趋势将在9月延续。
已达货量峰值
展开全文
2024年9月的货量具体走向如何?
从历史数据看,2023年9月货量环比增长了4%,2019年则下降了5%。2023年整体走向是低开高走,2019年则相对“正常”,7-8月货量达到顶峰,9月开始微跌。根据美国零售联合会(NRF)的最新预测,2024年9月,美国货量将继续保持同比增长,但涨幅将低于7月和8月。
可以判断,2024年7月已是美线货量的全年峰值,8月和9月的货量会环比微跌,但仍将保持在较高水平。
同时,美西地区港口的货量增速和份额,将继续高于美东及墨湾地区港口,这一趋势将持续到美东码头工会谈判形势进一步明朗化。如果9月份还没有达成协议的迹象,更多货主会选择将货物发往美国西海岸,届时,10月(到港日)的数据会更加明显地体现出货量东降西升的势头。
另外值得关注的是,由于美西港口内陆点多式联运(IPI)货量快速增长,已造成铁路运输延误,预计这种情况在9-10月还会进一步恶化。美东码头劳资谈判拖得越久,IPI延误就会越严重,影响时间也将越长。
对于2024年美国全年进口货量预测,NRF认为,10月份货量增长近2%,高于之前预测的下跌0.5%,11月则增长4.4%,12月增长近4%。NRF同时表示,2024年全年美国进口货量将同比增长12%,并预计2024年美国零售增长2.5%~3.5%。
综合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结论,2024年美线呈现出温和的旺季。受各种因素叠加影响,出货量比往年提前,7月达到峰值后环比开始微量回调,但从总量上看,目前还处于旺季,并没有出现之前担心的旺季提前结束、货量断崖式下跌的情况。
运价混战开始
由于2023年第四季度美国进口货量上升明显,2024年保持同比逐月增长,这意味着货量将保持在高位。但一个新问题是,既然货量表现不错,为什么运价会一路向下?
根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(SCFI),9月13日,上海港出口至美西和美东基本港市场运价(海运及海运附加费),分别为5494美元/FEU、6838美元/FEU,较一周前下跌2.0%、9.0%,较7月初的年内高点下跌32.2%、31.2%。
旺季运价下跌的最大原因,在于短时间内新交付运力大幅增长,打破了本身就脆弱的供需关系,市场只能在震荡中寻找新平衡。
此外,预付市场对船公司舱位需求的变化,也将影响运价走势。一方面,生意难做的货主被迫消费降级,拉低市场总体现货运价;另一方面,由于各家船公司的货盘不同,但目标都是在营收最大化的前提下装满船,因此舱位会出现松动。
一旦长约运价和现货运价的差距过大,市场上就会出现各类运价,混战开始。在各家船公司没有达到理想的装载率之前,运价混战的状态还会一直持续。
版权说明
·END·
欢迎通过留言,提供新闻线索,投稿可发送至hangwuzhoukan@126.com
评论